|
學工歲月(散文/李永安)时间:2022-07-17
記得最早到工廠勞動是1968年,我剛剛由北關小學升到初中,在西安市十中上初中。在那個特殊時期,剛進校門不久,課還沒上幾天, 我們 全班就到工廠學工勞動,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由學生到工廠參加勞動。說是學工勞動,實際上是學校聯系好工廠,讓學生下到廠里的車間參加學習勞動,一般時間也就是一個多月到兩個月。我們班去的工廠是一個生產紡織零配件的工廠,廠子不是很大,有好幾個車間,近二百來個工人。生產的產品主要是一種圓圓的,像齒輪一樣的東西,聽說是紡織機上用的。第一天到廠里報道,我和另一同學因為尋不見廠址,晚去了一會兒,同學們都分到了各個工種。廠里管生產的廠長對我說:“你的同學都分完了,干脆你去翻砂車間吧!蔽也胚M工廠,并不懂得什么是翻砂之類的工種,隨口就說:“可以,行。"我那個同學對廠長說:“我以前干過機修!睆S長一聽說:"那好,你就到車床上去!蔽业耐瑢W高興的說了一聲;“好”,轉身就朝車間方向跑去了。廠里一個干部帶著我來到翻砂車間,這車間不大,就兩三間大房子,屋里光線暗暗的,房梁上吊著幾個大燈泡,地上一堆堆黑沙,幾個工人滿臉黑色,穿著黑乎乎的工作服正干著活兒。帶 我去的干部對一個工人說:“給你們分一個學生,在這里學工勞動!闭f完,相互介紹一下就走了。幾個工人師傅只管蹲著干活,也沒人搭理我,我站在那里,也不知道該干什么。過了一會兒,一位年齡稍大一點的師傅站起來,退下手上黑胡胡的手套,走到我的面前說:“你去找廠里,就說這里不缺人,讓他重給你分個工種!蔽艺f:“這活兒我能干!睅煾悼粗逸p聲說:“去吧,聽我的,廠里那么多的工種,還沒你干的!蔽抑缓寐碾x開了翻砂車間,見了廠長,我說明了情況,廠長看著我笑了笑說:“不缺人,好,你到鉗工上去!本瓦@樣,我又來到了鉗工車間,帶我的是個年輕的女師傅,還不到三十歲,中等個子,臉色秀麗紅潤,齊耳短發,一雙大眼睛長得很好看,戴著一頂勞動布工作帽,穿著一身洗的稍有發白勞動布工作服,女師傅說話慢聲細語,待人和氣。這個車間里有一個很長的工作臺子,臺面有五六寸厚,臺子上擺著一溜溜的虎臺鉗,師傅給我分了一個臺鉗,每天的任務就是把用小鐵車運來的齒輪中間圓孔里堵的鐵砂用銼刀清理干凈,還把輪子的毛邊銼平。開始的時候,你在旁邊干,漂亮的女師傅就在旁邊一聲不語的看著你操作,有問題了,師傅給你糾正,態度和藹,一點也不煩。尤其是輪子上的毛邊要細致用銼刀處理,稍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廢品。師傅就教我怎樣拿銼刀,怎樣處理毛邊,時間不長,我就漸漸熟悉了手中的活。所以,我很喜歡這樣的學工環境,更喜歡和氣美麗的女師傅。當時,還是特殊時代時期,這個廠子一邊生產一邊搞著運動,院子里貼著許多標語。我剛來廠遇到的那個主管生產的廠長,年齡比較大,有五十多歲,四方臉,臉上布滿皺紋,上身穿著件有毛領的舊棉襖。這個人實際上是一個敢于負責任,生產業務精通的人,他沒事就愛到車間里轉著看看。有一天,他轉到機修車間看見一臺刨床空開著旁邊沒人,就大聲喊著:"這里的人呢?”好一會兒,一個青年工人才急匆匆的跑了過來,沒等站住,就被廠長劈頭訓了一頓。我記得老廠長最清楚的一句話:”讓床子空轉著,你跑到哪里去了?”那個男青年只是抽著煙,一聲不吭的看著老廠長。在那個特殊時代,外面的過道里還貼著大字報,這廠長還敢管敢說,也夠厲害的了。我們在這個小廠子每天按時上下班,整整工作了一個半月,才離開了那個小工廠,回到學校上課,臨走時,我到車間向年輕的女師傅告別,女師傅看著我笑著說:“回到學校好好學習!边@次學工結束后,我所在的班級進行了分班,我又到另外一個新班級上課。 那時候在學校上課,學工勞動是一個重要方面,按規定每一個學期都要安排學生一次學工勞動。遇到夏收,還要到農村參加夏收勞動。我們去的工廠大多都在西安的北邊一帶,還有的是廠校聯合的”五七”學校,比如,同我們學校聯合的有西安金筆廠,西安五金廠。記得有一次到西安五金廠參加學工勞動,這個工廠是個中型廠子,主要生產的是鐵絲和釘子等,車間比較多,距離學校比較近。我和另一個同班同學葉流玉分到廠里鍋爐房上班。開始,我認為鍋爐房就是燒開水或者洗澡用水。走到鍋爐房一看,才知道這不是一般的燒水爐子,而是一座蒸汽大立式鍋爐,僅鍋爐就去了一間大房子,緊貼鍋爐房的外邊又是一間大房子,房頂很高,靠窗放了一個茶水小鍋爐,供全廠人喝開水,貼門的窗戶下放了兩個桌子,幾把凳子,是鍋爐工操作休息的地方。鍋爐房有三個師傅,每天輪流上班,其中一個師傅三十多歲,人瘦瘦的,戴個眼鏡,文文氣氣。最后一打聽,這個師傅是一個名牌大學動力系的畢業生,在鍋爐房里燒鍋爐。還有個段師傅,人瘦瘦的,是個河南人,說一口河南話。報道第一天,剛好是段師傅上班,師傅帶我們兩個學生在鍋爐房前后參觀了一下,又給我們講了這座鍋爐的特性和用途,主要的作用是給車間生產供氣,還指著鍋爐頂端的一塊圓表說這是氣壓表,很重要,要學會看氣壓表。這個鍋爐每天燒很多煤,師傅用一個大方锨一次就要加上十七八锨煤才關上沉重的爐門。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師傅拉煤,煤場就在鍋爐房的外邊不遠的地方,每天來到廠里,我和同學葉流玉先用一輛小推車一車一車的給鍋爐運煤,運完煤再幫著師傅燒鍋爐。段師傅說:“你們好好學,學會了燒鍋爐也是一門技術,最起碼以后在鐵路上還能當個司爐開火車!闭娴膯,我的心里有了一種夢想,以后參加工作當一名火車司機。夢想只能是夢想,看看現在吧,燒煤蒸汽機車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留下的是深深的歲月記憶。就這樣,我和小葉同學慢慢的學會了燒鍋爐,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多月的學工勞動結束了,臨走時,我們向鍋爐房的師傅告別,段師傅拉著我的手說:“你們還年輕,走的路子還長,好好學習是正道!彪x開了這個廠子,我再也沒有見過鍋爐房的師傅。這里提一下和我一起燒鍋爐的葉流玉同學,這個同學臉瘦瘦的,紅紅的,給人的感覺老是在微笑,他住在緊靠鐵路的陽光村。在五金廠學工勞動時,他和我分到鍋樓房一起燒鍋爐。在西安鋁制品廠學工勞動,我們又一起分到溶鋁車間勞動,每次下班同路回家,結下了深深的同學情。初中畢業后,我和葉流玉一起奔赴安康修建襄渝鐵路線,結下了濃濃戰友情。從襄渝鐵路退場后,他分到了外地鐵路單位,我分到了西安一家商業單位,相隔幾十年一直沒有見面,前幾年聽說葉流玉同學去世了,我聽到這個消息,心里很是難過,往日的記憶漸漸涌上心頭,寫作這篇文章時,我就想起了葉流玉同學,人的一生啊,就是這樣的短暫。如今,我從過去勞動過的廠門口經過,里面已是棟棟高層屹立的住宅小區了。 我記憶很深的是七十年代初在蛋庫里學工勞動,蛋庫坐落在西安大興路上,說是蛋庫,就是專門儲存雞蛋的地方,走進庫門,是兩排磚砌庫房,越往后邊走,地勢越高,有一條小鐵軌通到坡上邊,小軌道上停著幾輛四輪軌道車,是專運雞蛋的。坡上邊是一個大貨棚,里面放的都是雞蛋箱子,箱子是用木條子釘起來的,四邊透氣。我們學工的任務是撿雞蛋,這個庫里,每天都有各縣送雞蛋的汽車進庫,一箱箱的雞蛋卸在大棚里。最忙的是每年的三四月份,雞蛋進庫是高峰,一輛輛的卡車排隊等候著卸車。我們分成幾攤子開始撿雞蛋,好雞蛋放在一個箱子里,碰破的雞蛋放在另外的箱子,打爛的雞蛋直接放到盆子里,中午職工食堂每頓菜里都有炒雞蛋。撿雞蛋這活兒看起來簡單,但要求速度快,尤其在三四月份雞蛋入庫旺季,汽車一輛輛的開進來,等著卸車。有經驗的工人師傅兩只手一下去就知道有無破蛋,速度之快,讓人不得不服。撿好的雞蛋裝好箱子被工人放在軌道車上運走入庫。這一箱剛撿完,一箱箱又擺在旁邊,根本沒有喘氣和說句話的機會。我們學生撿雞蛋的速度雖慢一點,但師傅們卻很高興,在這旺季的時候,忙的中午飯都顧不上吃,多一個人總比少一個人好。師傅說:“一年蛋庫最忙的就是這個時候,過去這個旺季就沒有這么多運雞蛋的車了。那年月,雞蛋也是統銷產品,憑票供應,不是現在的雞蛋想咋賣就咋賣的。果然,時間約過去兩個多月,蛋庫的旺季過去了,庫區靜悄悄的,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我們的學工勞動的時間也到了,我感到這幾次的學工勞動中,在蛋庫撿雞蛋是最繁忙的一次。記得最后一次學工勞動是在西安鋁制品廠,這個廠子是個中型工廠,主要生產的是鋁制的盆鍋飯盒等,把一塊塊鋁錠化成鋁塊,再壓成鋁板,最后加工為成品。我被分到化鋁車間,一塊塊的鋁錠扔進爐子里,每天下午三點左右開爐,把化好的鋁水倒進一個斗子里面,兩個工人抬著斗子倒進一排排方形模子里,出來就是一塊塊厚厚的鋁塊。我的任務是拿一把長長的鐵瓢把剩余鋁水慢慢的澆進模子里,把中間縫隙填滿,剛出爐滾燙的鋁水烤的眼睛都睜不開,臉上的汗水直向下淌,這是高溫作業,給我們每人發了一雙舊皮鞋,每個工班看見一個工人提個箱子來送冰棍。每天開完爐,天已經快黑了,在淡淡的夜幕中,我和同學就從大興路上走回去,回到自強東路的家里,天已經全黑了。那個時候,再遠的路也是步行,家里沒有給你坐公交車的錢,有一次開完爐,我們邁著疲倦的步子往回走著,這時候一輛大卡車駛了過來,葉流玉同學大喊一聲:“伯”,卡車吱的一聲就停了下來,原來葉流玉同學的伯伯是開卡車的,正好讓我們碰見,一個個都爬上了卡車,卡車一直開到了北關十字,跳下車,我們高高興興的走回家去,辛勤的汗水讓我感受到了勞動的辛苦和光榮。 學工勞動是我們在校學習重要的實踐課程之一,我們學校還有個校辦小工廠,廠子設在學校后邊的大禮堂里面。開始時,學校旁邊的西安金筆廠給車間添了一臺生產圓珠筆芯的機器。后來學校車間又來了一臺拔鐵絲的機器。以后,我們學工勞動的西安鋁制品廠又增添了能壓制鋁勺勺的沖床,把圓圓的鋁板放到沖床下,機器開動,哐當一聲,就壓下一個鋁勺子,一張鋁板可壓八九個勺子,我們分批到校辦的車間里實習,看見一臺臺機器,我真想學學操作沖床,老師對我說:“開沖床安全第一,要鉆心致志,腦子還要活,你反應比較慢,以后慢慢的學吧!本瓦@樣,我上了三年初中,前后到了四五家工廠學工勞動,其間還要參加郊區農村的夏收勞動,F在回想起來,學工勞動雖然辛苦一點,但給了我歷練的機會,給了我吃苦的機會,給了自我生存的機會,為以后走向社會,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打下了基礎。初中畢業以后,我們就打起背包,奔赴陜西安康,參加到修建襄渝鐵路建設工程的洪流中去。 此文刊于大型文學月刊雜志《海外文摘》2022年第七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