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紅在西安的地理記憶(袁培力)时间:2022-12-10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女作家,被邊緣化幾十年后,經美國漢學家葛浩文先生鼎力研究,終于被“發掘”出來,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榮歸”故里,在中國聲名鵲起。目前,中國現代作家的作品還經常被讀者閱讀的極少,除了魯迅,也只有蕭紅和張愛玲了,可見常言道是金子總會發光,并不欺人。1999年香港《亞洲周刊》評比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蕭紅的《呼蘭河傳》和魯迅、茅盾、巴金、老舍、張愛玲的作品攜手進入十強!這次評比很權威,被廣為認可。評比面向全球,一百年選了一百部,蕭紅名列前茅,實至名歸! 蕭紅來過一次西安,是在1938年,3月4日抵達,5月4日離開,住了61天。蕭紅在西安住在哪里,走過哪里,去了哪里?且看蕭紅在西安的地理記憶! 一、長安車站、中正門、尚仁路 1、3月4日,蕭紅隨第十八集團軍西北戰地服務團(以下簡稱西戰團)從潼關乘火車抵達西安,到達長安車站已是黃昏,西戰團派了兩個團員進城找前兩天到西安打前站的西戰團主任丁玲,其余人在車站月臺等候,大家一天沒有吃東西,在冷風中站著。等找到丁玲,知道住宿地址在梁府街(今青年路東段)后,大家列隊前往。西戰團是經過西安行營允許來到西安的,去住宿地應該是下述走法:進中正門,走一段尚仁路(今解放路),然后右拐入崇廉路(今西七路),過北大街,向南斜對面就是梁府街。5月4日,蕭紅和端木蕻良經尚仁路,出中正門,到長安車站乘火車離開西安前往武漢。 2、長安車站,隴海鐵路上的一個車站,1935年正式運營時命名為西安車站,1936年改名長安車站,有兩個站臺,1952年站名又改回西安車站。 中正門,長安車站在西安北城墻外,隔城墻正對著尚仁路,1934年,為旅客乘車方便,鑿通城墻,是為中正門,該門1952年拆除。 尚仁路,始建于1928年,南北向,南端接東大街,北端為中正門,門外是長安車站站房、售票處和候車處。1945年改名中山路,1949年又改名為解放路。 二、梁府街、“女子中學” 1、西安《新秦晚報》1938年3月5日發布了一條頭版消息,題目為《西戰團昨由潼關抵省》,消息稱:“西戰團全體成員共四十余人昨由潼關抵省,下榻女子中學,文學作家端木蕻良、蕭紅、戈矛、聶紺弩、青年詩人田間、戲劇家塞克等,亦隨行!蔽鲬饒F當晚來到陜西省政府安排的住宿地——梁府街“女子中學”,大家都住集體宿舍,聶紺弩3月7日給在湖北武漢的胡風寫信說:“我現在住在西安,和蕭紅端木住在一起,我們又和丁玲他們住在一塊兒! 丁玲在《西安雜談》一文中說,“兩天之后,西戰團大隊來了,住在省政府指定的地點,梁府街,女子中學的舊校址”。蕭紅在西安的大部分時間住在“女子中學”,1938年4月7日,蕭軍從延安來到西安“女子中學”,當月中旬蕭紅與蕭軍在“女子中學”分手;梁府街是蕭紅在西安走的最多的一條街。 2、梁府街,現在是青年路的一部分,東西向,位于北大街和立新街之間,清朝江南提督梁化鳳的府第建在這里,街由此得名。1947年,梁府街和西邊的東、西九府街統稱為青年路,沿襲至今。所以叫青年路,是因為三青團陜西支部設在梁府街5號的緣故。 “女子中學”,原址在現青年路小學處,原為陜西省立西安女子師范學校,有初中部、師范部、小學部、幼兒園。1935年8月,陜西省決定設立陜西省立西安女子中學,校舍未建成以前,暫在西安女子師范學校附設初中班,所以,初中班當時也被民眾稱為“女子中學”。1936年,西安女子師范學校的初中部、師范部遷往崇義路(今后宰門),在初中部基礎上,陜西省立西安女子中學成立,校址在崇廉路。西安女子師范學校的初中部、師范部從梁府街遷出后,一段時間,人們仍然習慣將梁府街原舊校址稱之為“女子中學”。 三、北新街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通濟南坊八辦招待所。 1、蕭紅在“女子中學”住下后,過了一兩天,隨丁玲等去了北新街七賢莊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駐陜辦事處(以下簡稱西安八辦),見到了周恩來、凱豐等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和凱豐大約3月4日從延安來到西安,3月8日左右離開西安去了武漢。端木蕻良在自傳中回憶到周恩來在西安接見了他們。丁玲回憶當時周恩來接見他們時,說好久沒有聽《送朗當紅軍》了,丁玲便站起來唱了起來,丁玲唱完后,蕭紅也唱了一首歌——《五月的鮮花》,客廳里歡聲笑語,周恩來非常開心。 蕭紅在西安八辦設在北大街通濟南坊的招待所住過,蕭紅在《無題》一文中說,“在西安和八路軍殘廢兵是同院住著,所以朝夕所看到的都是他們! 2、七賢莊位于北新街,為十棟建筑格局類似的坐南朝北連墻大院落,東西向一字排開,一號院在最西頭,臨北新街,在北新街開有偏門。這十棟院落是陜西省銀行的房地產項目,于1936年春建成。七賢莊南面門前是一條東西向的小路,西頭出北新街,東頭不通,為革命公園。七賢莊北臨崇廉路。1936年4月,中共地下黨租下了七賢莊一號院,為秘密交通站,由德國共產黨員馮海伯開設牙醫診所作掩護。1937年2月,為紅軍駐西安辦事處,對外稱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第三十八教導隊通訊訓練班。1937年8月,公開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陜辦事處,后又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駐陜辦事處,但人們還是習慣稱之為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西安八辦后來又租了七賢莊三、四、七號院。 通濟南坊是西北通濟信托公司投資興建的,為房地產項目,1936年建成。西安八辦租了通濟南坊27號院作為招待所。1938年3月4月,陜甘寧邊區政府和西安八辦設立了八路軍傷兵遣送委員會,遣送老弱殘廢軍人回原籍,老弱殘廢軍人就住在這個招待所。當時通濟南坊不直通北大街,從北大街去通濟南坊,要從通濟中坊進去南拐才到。 四、北大街 1、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蕭紅和聶紺弩在北大街有一次長談,聶紺弩在回憶中將北大街寫作正北路。蕭紅穿著醬色的棉襖,披著黑色外套,歪戴著一頂氈帽,夜風吹動帽外的長發。她手持一個小竹棍,邊走邊敲擊路邊的電線桿子和街樹。他們走到安遠門(即北門),又折回梁府街口,再折向安遠門,來回地走。蕭紅說了很多話,她說了蕭軍在上海和別人戀愛的經過,說她是蕭軍的出氣包,說她忍受屈辱,已經太久了。 2、北大街,正北正南,南端抵鐘樓,北端接安遠門。1374年(明洪武七年)擴建西安城,修筑了北門(即安遠門),原安上門街延長到北門。清朝時,南段為鐘樓北大街,北段為北門大街,以現在的光輝巷西口為界。民國時,1936年將鐘樓北大街和北門大街翻修為石子路,統稱為北大街。 五、易俗社 1、1938年3月16日,西北戰地服務團在西安武廟街(今西一路西段)易俗社劇場公演抗戰三幕劇《突擊》,到3月20日,《突擊》公演完畢,共演了5天11場,蕭紅多次在易俗社觀看了《突擊》的演出!锻粨簟费莩鲛Z動了西安,獲得很大成功,西安《工商日報》3月18日發表消息稱:“《突擊》公演博得榮譽,表演有力技術成熟布景絕倫”!锻粨簟肥菓×嵋,由塞克、蕭紅、端木蕻良和聶紺弩編寫的。 2、易俗社是西安有名的秦腔劇團,成立于1912年,原在鹽店街,1917買下了武廟街的宜春園,遷到武廟街,宜春園劇場建設于1916年。易俗社的宗旨是“移風易俗,輔助社會教育”,不演傳統劇目,編了很多新劇。西北戰地服務團在易俗社租場地演出,租金每天100元,5天500元。公演結束后,丁玲去易俗社交租金,社長高培支被西戰團的公演內容和工作作風所感動,主動降低租金,原定500元租金堅持只收370元,以表示對西戰團的歡迎和支持。 六、蓮湖公園 1、蓮湖公園離梁府街“女子中學”很近,200多米,蕭紅經常和朋友們到蓮湖公園散步游玩。蕭紅和端木蕻良有一些照片,是在蓮湖公園照的。還是在臨汾的時候,民族革命大學的教師們給西北戰地服務團捐款,蕭紅也捐了5元,西北戰地服務團到西安后用這筆款買了一架照相機,蕭紅經常和西北戰地服務團團員結伴出游,所以在西安她留下不少照片。蕭紅在1938年3月21日照的一張鐵藝柵欄前的全身相片,就是在蓮湖公園門口拍的,這是蕭紅一生留下的最好的照片之一。1938年4月中旬,蕭紅和蕭軍決裂后,一天夜里,蕭紅約端木蕻良到蓮湖公園,兩人關系在此確定。 2、蓮湖公園位于大蓮花池街,前身是建于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的秦王王府花園;▓@引渠水,鑿池塘,植荷花,故名“蓮花池”。 1928年3月,陜西教育廳廳長黃統委托平民圖書館館長呂光渭兼職承辦蓮湖公園的修建,將蓮花池辟為蓮湖公園,當年初夏建成,向公眾開放,黃統又委任呂光渭兼任蓮湖公園主任。蓮湖公園有湖池、土丘、亭橋、花木和茂密的樹林,是西安城內最優美的公園。蓮湖公園東門在大蓮花池街,東門為正門,西門在許士廟街,平民圖書館即設在許士廟街,蓮湖公園歸平民圖書館管理。修建蓮湖公園花費了2758元,從教育廳領1858元,財政廳領900元。黃統先生1945年印有自傳體長詩《感舊吟》,其三十五曰:“蓮湖蓬島擬仙鄉,猶記當年草創忙!痹姾笞宰ⅲ寒敃r“池成一片荒野矣。余以北方缺水景,乃改名‘蓮湖’,修建公園,引皂河水灌之,植樹成陰,四時蕩漾如江南。又于湖心造一島,設假山亭榭園圃,以點綴風景,至今花木扶疏,猶吾當年手植!碑斈甑纳徍珗@,從大蓮花池街東門進去,是一個圓形花圃,花圃外圈為路,花圃中間也有東西向貫通的直路,花圃中間有個九米高的塔,即“岳塔”,這是國民政府1935年為紀念岳維峻而修的,岳為陸軍第34師師長,1931年率部在湖北孝感進攻鄂豫皖蘇區,兵敗被俘,次年夏被處決。穿過花圃,是幾個茶社,過了茶社是土丘,土丘后,是南湖,可以劃船。南湖東南隅,是有名的蓮湖食堂。 七、碑林、鐘樓 1、西安碑林是端木蕻良愛去的地方,他在碑林看到王羲之的筆跡,如獲至寶,回來興致不減,還要給蕭紅大肆渲染一番。蕭紅毛筆字也是不錯,聽了心動,就和端木蕻良一起前往碑林觀賞。端木蕻良在清華大學是學歷史的,給蕭紅講《集王圣教序碑》頭頭是道,蕭紅則聽得大為佩服。西安碑林的傳世名碑很多,蕭紅和端木蕻良都一一仔細欣賞揣摩,端木蕻良回憶說:“記得1938年我在西安碑林參觀碑刻,都是些傳世國寶。有王羲之集的《圣教序》,有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真跡!痹谖靼脖诌@個書法寶庫里,兩人盡情地享受著頂峰藝術帶來的快樂。 蕭紅去西安碑林,是沿著北大街向南走,穿過鐘樓,順南大街走到南門根,東進書院門街,南拐再東折入三學街即到。蕭紅在西安住了60天,沒什么事便四處游覽,常常路過鐘樓。西戰團當時在西安進行抗戰宣傳,鐘樓墻上也繪寫了抗戰標語。 2、西安碑林,位于三學街,在文廟后面,始建于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收藏有自漢代至今的碑石、墓志,數量為全國之冠,且藏品時代系列完整,時間跨度達2000多年,是極其珍貴的藝術寶庫。碑林的《集王圣教序碑》神采飛揚,乃懷仁和尚所集,是唐人集王羲之之精品,被后世譽為“墨池之龍象,蘭亭之羽翼”。 鐘樓,位于西安城內東西南北大街交會處,通高36米,始建于1384年,原址在廣濟街口,1582年遷于現址,為西安城中心。鐘樓四面各有高寬均為6米的券洞通道,在基座中心券梁交成十字形,當時過往行人穿洞而行。西安鐘樓是中國現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