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816工程烈士陵園的前世今生(史海鉤沉/陳懷文)时间:2023-01-02 一、在三線建設816戰備施工中犧牲的五十四師官兵永垂不朽, 二、遺憾1974年五十四師移交的一整套烈士資料已無處找尋; 三、緬懷先烈建峰集團(816廠)2006年精心整修烈士陵園, 四、想不到各大媒體報道陵園烈士時竟出現犧牲人數的異同; 五、為查找原因我兩次前往陵園拍照全部墓碑進行人員核實, 六、紀念碑“烈士、同志”的區分折射當年辦事是何等認真; 七、交旅集團為陵園的提質打造 2021年就高起點作出規劃, 八、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領導親臨墓地調研后也已下發批文; 九、期盼816工程烈士陵園盡快以嶄新面貌告慰五十四師英靈。 一、在三線建設816戰備施工中犧牲的五十四師官兵永垂不朽 在我國三線建設時期,為打破當時美蘇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經毛澤東主席同意,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決定在四川。ó敃r還沒有設立重慶直轄市)涪陵縣白濤鎮的大山里建設我國的第二個核原料生產基地——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后處理工程,工程兵五十四師遵照中央軍委1966年10月15日命令,迅速從青海海晏、綿陽梓潼、甘肅酒泉等“兩彈一星”基地調遣所屬部隊趕赴白濤,突擊完成這個國家“天字第一號”816工程的戰備施工任務。 816工程是一個規模十分浩大,結構異常復雜的深山洞體工程,在我國建設如此巨大的地下工程當時尚屬首例,施工難度極大,時間也要求緊迫,五十四師官兵堅決服從命令,迎難而上,當時的戰斗口號是:“與帝修反搶時間、爭速度”“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加拼命”。 816工程的特點是:洞體口小、脖長、肚子大,洞高、跨大、底不平;洞體既有水平坑道,也有斜坑道和豎井坑道,管溝支洞縱橫交錯,只主體工程洞室就高達79.6米(比30層樓房還要高),跨度32米,縱長80米,與一個標準的足球場相差無幾;主體工程分四層開挖,需貫通14條導洞,19個洞口,以便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同時掘進;道路、導洞、支洞、隧道多達130余條,總長度20多公里,開挖石方量達140余萬立方米;洞體又處在石灰巖地段,水文地質復雜,暗河溶洞隨時都可碰到;當年的施工條件和機具又差,洞體的掘進、打眼、放炮、出碴、鋪道等大部分工序均靠人工作業來完成,用五十四師走出來的一位老將軍杜方淼話來說:“816工程是我們五十四師老兵用手摳出來的”,而這正是816工程最讓人震撼和“神奇”的地方。 坑道內施工環境惡劣,粉塵、泥漿,油氣、噪音,放炮后難以都排出去的毒氣混雜在一起讓人難以忍受;特別是那洞體內隨時都可能掉下來的險石,少則幾十方、多則幾千、上萬方土石的塌方冒頂,隨時都會帶來生命危險;爆破作業稍有不慎,也極易發生大事故;還有坑道內窄小的空間、昏暗的光線、來往的運渣車、濃煙粉塵和密密麻麻的三管兩線(風管、氣管、水管、電線、小軌道線)險象環生,盡管全師上下都建立有一套安全工作制度,部隊也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但面對如此浩大艱險的工程施工,坑內坑外每天千軍萬馬在行動,加之時間跨度長,工傷死亡事故實難避免。在整個掘洞過程中,所犧牲的官兵前期大都被掩埋在八公里半(當時的地名),后來又都集中在六公里半的一碗水烈士陵園,平均年齡不到21歲。 部隊在完成816工程最為艱巨、艱險的洞體開挖和工程被覆任務后移交816廠,再由核工業部的22、23、24工程公司來進行后續工藝設備安裝。五十四師大部隊于1974年初撤離白濤時,便將工程中犧牲的官兵都往816工程烈士陵園集中,71位犧牲官兵的英名全都鐫刻上紀念碑,并在高高聳立的紀念碑上題寫紅色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英勇獻身的革命戰士”。 由于816工程當年高度保密的緣故,烈士陵園也被長期塵封在大山深處不被人知曉,只是在每年清明節前后,有816廠(后改制為建峰集團)的青年職工前去掃墓和祭奠。 二、遺憾1974年五十四師移交的一整套烈士資料已無處找尋 816工程為和平而建,又為和平而停,彰顯了我國堅持和平與發展的信心和力量。816工程解密后,烈士陵園自然成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熱門景點。 因為工程兵五十四師在1982年就已經被撤銷,所以816工程解密后已沒有一個組織能來總結和回顧這一段歷史。五十四師暮年老兵們在老年懷舊心理的驅使下,紛紛自發回到白濤故地重游,重溫曾奉獻過青春熱血的那一段難忘歲月,看望犧牲在816工程中的戰友,心中不由得涌動起搶救老部隊光輝史料,宣傳老部隊豐功偉績的欲望。我作為五十四師的一名老兵志愿者,也想挖掘和宣傳老部隊816工程建設中的愛國主義拼搏奉獻精神,便回憶起1974年五十四師大部隊撤離前,師政治部曾通知各團整理上報過一次犧牲烈士的事跡材料,收集匯總后據說是由師政治部秘書科干事黃興安和組織科干事崔風鳴移交到涪陵地區民政局的。我向當年的知情人士進一步了解,得知當時是民政局的革委主任(好像姓嚴,南下干部,個子高、瘦,為文革前局長)和一位年輕工作人員接受下的,而且在五十四師機關撤離白濤時,師夏美乾政委、師政治部王久本副主任在涪陵地委第二書記王道和816工區革委主任張道榮陪同下到烈士墓地進行告別,涪陵民政局這位領導和工作人員聞訊后還專門趕往墓地,匯報了他們也要準備對烈士陵園作進一步修繕的打算。 我了解到這些情況后,便滿懷信心地于2011年3月底重返涪陵,專門到區民政局查找這些資料,結果大失所望,答復是因年代久遠已找不到了;我不甘心又到涪陵檔案館去查詢,結果也是掃興而歸。因為畢竟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加之當年受文革影響制度不健全,這些本來應該長期保存的珍貴資料竟然都被失卻,真是太遺憾了! 三、緬懷先烈建峰集團(816廠)2006年精心整修烈士陵園 建峰集團(原816廠)感激五十四師修建816廠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一直將五十四師官兵作為他們企業的第一代創業功臣來敬重。 為緬懷先烈,建峰集團在2006年企業效益比較好的情況下,對烈士陵園進行了一次精心整修,《整修烈士陵園記》碑刻上已有明確記載:“公元2006年春,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成立四十周年之際,廠出資整修烈士陵園,于清明前竣工,……去歲,建峰創歷史最好之效益,踏三次創業之征程,今春乃撥款,補墓穴,筑道路,飾墓碑,整圍墻,塑大門,陵園改造一新,黃墻灰磚,松柏掩映,庶可慰地下烈士之英靈,圓建峰員工之夙愿。76位烈士盡忠報國之壯志,拼搏奉獻之品格,艱苦創業之精神,足值永遠銘記,傳承弘揚”。 四、想不到各大媒體報道陵園烈士時竟出現犧牲人數的異同 2010年4月24日至26日,重慶市政府和湖北省政府聯合舉辦首屆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24日上午重慶人民大禮堂舉行了隆重的“涪陵吹響集結號,揭秘核洞816——百萬市民游涪陵啟動儀式”,我有幸被邀請參加,并還讓我代表當年6萬名建設者走上主席臺,同重慶市旅游局副局長王定國、涪陵區副區長張立共同按下啟動按鈕,宣布816工程解密正式對社會開放。 對于這個“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體,全球解密的最大核軍事工程”一經被宣布開放,立即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央視等各大新聞媒體也都爭相前來報道,但想不到在宣傳陵園烈士人數時竟出現了71名和76名兩種不同的說法。 五、為查找原因我兩次前往陵園拍照全部墓碑進行人員核實 陵園中掩埋的官兵為什么會出現兩個人數?經了解原來是由于陵園中兩塊碑刻引起的。部隊紀念碑上明確記載有71位犧牲官兵的姓名,而建峰集團《整修烈士陵園記》碑刻上只有籠統一句話:“76位烈士”。到底哪一個準確?2013年5月10日我又一次重返白濤,對陵園中的所有墓碑全都進行了拍照,才發現問題的存在。比如:紀念碑上有名有姓的12位戰友但在陵園中卻找不到墳墓和墓碑,而陵園中有墳墓又有墓碑的5位戰友卻在紀念碑上沒有名字記載。這又是為什么?為搞清楚,我將墓碑上所顯示的全部信息進行匯總整理,一心想將犧牲戰友的姓名、部隊具體單位和入伍原籍地都搞準確,但是確實太難了。由于陵園中的墓碑當年都是水泥制作,風吹日曬已經四十多年,有的字跡不清,已無法辨認;有的只有姓名,沒有具體部隊及入伍原籍地記載;甚至有的只有“烈士之墓”四字,其他信息全無。由于現在已沒有原始資料依據可查,只能是面對現實。我在現有資料基礎上整理出一份名單初稿后,又放到五十四師戰友網上公示,發動戰友們來幫助核實。2015年9月11日我又一次進陵園將幾塊字跡不清楚的墓碑再次進行辨認,最后終于整理出一份較為客觀、完整的烈士名單(包括入伍地和部隊單位),分別公布在了戰友聯誼網和反映工程兵五十四師光輝歷史《難忘的8342特種兵歲月》一書中,現已被廣泛引用。 為什么兩塊碑刻上的人數會不一致?經過比對,原來出在有墳墓有墓碑卻在紀念碑上沒有名字的5人身上。紀念碑上71人是1974年1月的統計數字,而五十四師大部隊撤走后,還留103團的兩個營繼續工程收尾,直到1977年后半年才全部撤出。在這期間又有5位戰友不幸犧牲,盡管這5人墓碑上所顯示的部隊代號(88702部隊)和原部隊代號(7985部隊)不一致,但經查證這確實都是103團的對外代號(1975年部隊代號統一變動過一次),所以建峰集團2006年碑刻上將這5人加進去是正確的。 當然我更清楚,在816工程中犧牲的官兵遠遠不止這76名。由于816工程工地與位居涪陵的師醫院相距較遠(師醫院在白濤設一所,只有觀察床,住院都到涪陵),在白濤816工地負傷的病員一般都是先在各團衛生隊處置,處置不了才往師醫院送。因為工程初期交通不便,犧牲的官兵只能是就近就地掩埋,所以1974年集中修建烈士陵園時,有的遺體就沒有被收入。如前兩年我就接到山西平定縣一位戰友的電話,說他就親手往涪陵李渡鎮的山溝里埋葬過一位師醫院犧牲的戰友,由于后來他已復員,連隊干部轉業,這位犧牲戰友就沒有被收進烈士陵園。 六、紀念碑“烈士、同志”的區分折射當年辦事是何等認真 經查證發現,部隊紀念碑上記載的71位犧牲官兵還被區分為兩部分:“犧牲烈士53名”,”病故同志18名”。當時部隊將在工程工地犧牲的官兵統統稱為烈士,而對在工區內病故的官兵統統稱為同志,不過同樣都掩埋在了烈士陵園。這在當年毛澤東主席倡導“共產黨最講認真”的年代里是完全能夠理解的,因為當年無論辦什么事大家都非常認真,對于拿不準的事情只能這樣來處理,但在今天看來,這是不是有點太認真了?這些年輕娃娃響應號召應征入伍,保家衛國,遠離家鄉,長期默默奮戰在戰備施工第一線,積勞成疾,甚至有的是在工區內染不明原因傳染病離世的,應不應該評為烈士?這個界限確實是不太好掌握的。 為搶救老部隊史料我曾兩次去新疆馬蘭,因為馬蘭核武器試驗基地也是五十四師參加建設完成的,我發現馬蘭基地烈士陵園就沒有“烈士”“同志”之分,所有的墓碑統統都是“同志”,這樣處理才顯得人性化,當然馬蘭烈士陵園是1998年才新建的。 七、交旅集團為陵園的提質打造2021年就高起點作出規劃 涪陵交旅集團自從2017年接管816工程景區后,看到816工程這么一個“神秘、神奇、神圣”的旅游圣地,洞體外竟然看不到什么配套實施和宣傳氣氛,感到真是可惜了這個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他們已深切感受到:作為三線建設偉大遺產,816工程的建筑和設計體現了當時國家的最高科技水平(1978年曾榮獲國家科學大會集體獎);其建設過程體現了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中華兒女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其秘密興建與奉命停建的18年,正好反映了三線建設開始與結束的這段歷史,可謂是中國三線建設“活”的歷史教科書,816工程無疑是一個典型的三線建設國防代表性工程,完全應該打造成一個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應盡快提檔升級。他們高起點規劃,明確提出:“以816地下核工程為載體,打造816國家精神圣地,展現國人齊心協力捍衛和平的信念,讓過去充滿意義,讓未來自信傳承”,他們已于2021年邀請重慶著名的規劃設計公司做出方案,并已進行過論證。因為此方案涉及到陵園周邊老百姓幾處房屋的拆遷和部分農田的占用,還有資金籌措等諸多問題需要去落實,所以現在只能是積極準備,等待上級有關部門審批。 八、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領導親臨墓地調研后也已下發批文 2021年4月22日,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規劃財務司李樹峰司長在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廳和涪陵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的陪同下,親臨白濤816工程烈士陵園實地考察。領導們首先對當年犧牲在三線建設中的五十四師官兵進行祭奠,隨后詳細查看烈士陵園簡陋的現狀,還傾聽了我代表當年老兵對工程建設過程的回顧和對戰友們犧牲時悲壯情況的介紹。 2021年11月12日,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以退役軍人部函【2021】111號文件下發了《退役軍人事務部關于同意實施有關烈士紀念實施建設項目的批復》,正式確認“三線建設”中國816工程烈士陵園建設項目為“202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項目”。 我看到此文件批復后非常振奮,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國家政府權威部門將816工程烈士陵園稱為“三線建設”中國816工程烈士陵園,說明了國家對816工程的重視和816工程烈士陵園地位的提升。 九、期盼816工程烈士陵園盡快以嶄新面貌告慰五十四師英靈 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關于816工程烈士陵園提質改造被列入202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項目的批復正式下達后,還有好多具體工作需要跟進去做,諸如與各級發展改革等部門溝通對接,推動項目盡快列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項目庫,項目資金的多渠道籌措,土地的審批等工作,都需要穩妥地去推進,我們相信涪陵區政府職能部門和涪陵交通旅游集團定會相互配合,善始善終完成好的,五十四師暮年老兵們衷心感謝!期盼816工程烈士陵園能盡快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816工程景區,成為弘揚革命文化,宣傳紅色基因的又一個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圣地。 “三線建設”中國816工程烈士陵園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作者為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常務理事、工程兵五十四師光輝歷程紀念館副館長,聯系電話13593121618) |